慶祝株冶集團公司建企65周年
有一種情懷,叫不離不棄;
有一種經歷,叫命運與共;
有一種向往,叫美好株冶。
12月1日,一個對全體株冶人充滿特殊意義的日子。
65年前的這一天,原國家重工業部有色工業局發文同意正式成立株洲冶煉廠,由此宣告了株冶誕生。從此,無數相聚于此的人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株冶人。
產業報國書寫有色冶煉輝煌
作為"一五"起步的國家重點企業,株冶自建企以來,始終堅持以產業報國為使命,致力于有色金屬產業的振興與發展,在株洲清水塘建立起了中國鉛鋅冶煉的標桿企業。截至2018年,公司在株洲清水塘老基地形成了年產10萬噸鉛和50萬噸鋅的生產能力,接近全國總產量的13%,有價金屬綜合回收率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,鉛鋅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0%,成為中國主要的鉛鋅生產與出口基地,同時綜合回收銅、鎘、銀、金、鉍、銦、碲等有價金屬及硫酸,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。
60余年來,公司先后榮獲"全國企業管理金馬獎”、“國家一級企業”、“國家質量管理獎”、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狀”、“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”等榮譽稱號。2006年以來,公司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建設試點企業,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長株潭“兩型”社會試點企業。公司“火炬"牌商標為全國馳名商標,"火炬"牌鉛鋅產品深加工比例超過85%,暢銷國內外。公司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研發平臺,擁有鉛鋅及相關發明專利160余項,位居行業前茅。
歷史株冶,艱苦創業,自強不息,留下的不僅僅是記憶,矗立的是全體株冶人產業報國的豐碑。
轉移轉型開啟綠色發展新路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?!?014年,株洲清水塘被列為國家21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計劃,在湖南省委、省政府、中國五礦、湖南有色大力支持下,株冶開始積極推動實施轉移轉型綠色升級發展戰略。
2017年開始,公司30萬噸鋅冶煉主業逐步轉移至常寧水口山,并于2019年建成投產并穩步實現達產達標達效。同年公司人員分流安置平穩推進,在冊正式職工近3800人全部通過自主分流實現成功安置。2019年公司30萬噸鋅基材料項目落地株洲淥口并實現逐步達產。與此同時公司環保產業、自營貿易業務、新材料產業齊頭并進,株冶的產業布局逐漸從“鋅冶煉一枝獨秀”向“多元產業多極支撐”轉變。2020年,株冶集團清水塘基地實現安全、環保有序關停退出,既為株洲清水塘地區轉型升級綠色改造貢獻了株冶力量,也為中國有色金屬企業搬遷轉移改造提供了“株冶樣本”。新華社、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等中央媒體兩月內連續發出5篇與株冶轉型綠色發展的相關報道,充分肯定株冶成為“央企綠色轉型的典范”。
株冶轉移轉型,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,實現了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。2019年以30萬噸鋅項目為平臺組建的株冶有色共產出析出鋅20.5萬噸,盈利過億元,創造了同類型項目一年建成、建成并盈利的奇跡。項目同時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,固廢資源基地協同利用,首創行業智鋅工廠,樹立起有色冶煉新的標桿。2020年株冶實現營業收入147億元、利潤2.91億元,創近十余年最好業績,鋅生產成本、關鍵技術指標行業領先,勞動生產率較轉移轉型前提高2倍,產業示范帶動效應明顯。2021年前11月公司完成鋅品產量54萬噸,實現銷售收入156億元,成功實現"十四五"良好開局。2021年,株冶有色先后榮獲湖南省“2020年度綜合績效優秀產業項目”、“湖南省重點建設先進集體”榮譽稱號。公司《大型有色冶煉企業以搬遷為契機的綠色轉型升級》與《濕法煉鋅工業廢水零排放的管理創新與實踐》兩項成果榮獲湖南省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,《大型有色冶煉企業智能工廠的構建與應用》榮獲二等獎。
新征程美好株冶闊步前行
“難同當,福共享,其大道滿霞光?!?/span>
回望株冶走過的65年風雨歷程,雖飽經磨難而始終屹立不倒,雖幾經周折而始終堅毅前行,有一種精神已成為株冶人共同的基因深植于心,那就是"奮進求發展,協力站排頭"的火炬精神。
奮進十四五,開啟新航程。株冶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,深入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,緊咬"一主三業"目標,繼續以"奮進求發展,協力站排頭"的使命擔當,持續做強、做大、做優鋅主業,大力發展新能源、新材料和環保產業,不斷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我們的志氣源于株冶生生不息的企業文化;
我們的底氣源于株冶65年積累的品牌與技術優勢;
我們的硬氣源于株冶的日益完善的管理和久經考驗、敢打硬仗職工隊伍。
以黨建提升為引領,以精細管理為抓手,以爭創五優為導向,以科技創新為動力,以高素質人才隊伍為支撐,株冶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必將越來越堅實,越來越廣闊。
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,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,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。新的趕考路上,我們一起為建設美好新株冶不懈奮斗!
上一篇: 公司黨委開展專題調研與學習